近年連江縣政府配合"藍眼淚"現象 大力推行觀光
不少人都來馬祖遊玩並想看到 少年Pi 電影中的奇幻景象
每月的4~6月 馬祖列島各地總會出現此一奇景
但實際上能用肉眼看到的機會實在不多
想看到藍眼淚也許很靠運氣
不過在這裡當兵的我提供一些方法以及個人的經驗
增加看到以及成功拍攝藍眼淚的機會!
附上 馬祖藍眼淚官方facebook 介紹
簡單的說明成因就是夜光藻類受到刺激後 會發出螢光藍色
所以被海浪拍打 或是外力(丟石頭)都會刺激它們發光
下面是幾個影響到觀賞藍眼淚的因素
1.海溫
根據簡介我們可以知道造成藍眼淚現象的
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 最適水溫為22度
對照大爆發及海溫資料 當海溫來到接近22度時 可以預期會有較高的機會看到藍眼淚
例如4月29日 5月1日及 5月10日都出現大爆發
2.潮水
根據藍眼淚官方facebook建議的最佳觀賞時機
為乾潮後一小時(已開始漲潮)至滿潮前半小時
個人補充一下推測的原因 漲潮的時候 一波波的浪往岸邊沙灘或礁岩拍打
夜光藻受到刺激的機會也就提高
建議若要進行拍攝 別等到接近滿潮的時候 可以先到現場思考構圖
看看潮線來推測/想像礁岩被海浪拍打的樣子 拍攝出來的作品也會比較有特色
小常識提醒一下 從乾潮至滿潮大概約6小時的時間
必要的時候可以參考中央氣象局的 馬祖地區潮汐預報
3.地點
和看星星一樣 最重要的就是光害因素
當藍眼淚大爆發時 不少地方會配合關閉夜間燈光方便大家觀賞自然美景
這點就需要當地人帶路了
官方也附上了藍眼淚地圖
補充說明一下 西莒島的陳善澔大哥會帶大家到地圖上沒有提到的菜浦沃據點
4.月光
其實這點也應該算在光害因素內 理想的狀況就是在配合潮汐預報的情況下
計算比較不受月光影響的時間
上弦月時 上半夜會受到月光影響 肉眼可見的藍眼淚數量就會減少
同理下弦月時下半夜容易被月光影響
至於滿月就是整個晚上都會有月光
所以如果在行程安排上能挑到農曆新月左右或是殘月的日子 會比較適合
天氣好時也有較高機會看到流星
5. 長曝基本功
因為藍眼淚是微生物光 即使遇到大爆發 也只是能用肉眼看到淡淡的螢光需要使用(微)單眼 腳架 快門線 手電筒等等
若肉眼無法確認是否有藍眼淚時 可以先用高iso值+大光圈+較短的曝光時間先試拍一張
看看需要調整什麼部份以及確認構圖
腳架一定要固定好 海邊有風 很容易影響
鏡頭防震功能要記得關 快門線在超過30秒以上時很必要
手電筒用來幫助對焦 不過被攝物距離夠遠時
就用MF模式對焦到∞(無限遠) 再回來一點點的地方就行
ex: iso 6400 +鏡頭最大光圈(f2.8為例)+ 20s~30s
如果是在月光太亮的情況下 大概15秒就夠了 視當下的情況(月相及有無雲層影響)而定
拍攝的時候 為了畫質考量 個人iso會選400 光圈縮個2~3級
以上面的範例而言 iso從6400→400差了16=2^4 4級
光圈從f2.8 → f8 差了3級 所以總共是7級
快門時間就要從20秒 增加到2分鐘20秒
這裡要提醒一件事情 就是如果您的構圖中有星空的話 會產生星軌(超過一分鐘就容易出現)
如果不喜歡的話 還是要儘可能的提高光圈 拉高iso值 把快門時間壓縮在30秒內
ex: iso1600 f2.8 30s 這樣的設定值
當然 想拍出結合星軌和藍眼淚的照片只要把快門時間拉高即可
以上為介紹 現在仍在服役期間
希望日後有機會更新作品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